一、舆情监测
(一)监测范围
①社交媒体平台:涵盖主流社交网站如社交媒体、微信、抖音、小红书、知乎等,以及特定行业的社交群组或论坛,全面掌握用户讨论动态。
②新闻媒体:包括综合类新闻网站、行业垂直媒体、报纸电子版等,追踪新闻报道及媒体观点。
③在线评论和问答平台:如百度知道、知乎等,关注消费者的评价与反馈。
(二)监测内容
①品牌名称及相关变体:包含品牌全称、简称、昵称等,确保不遗漏任何提及品牌的信息。
②产品或服务关键词:与公司产品、服务特点、功能相关的词汇,以及常见问题和投诉用语。
③高管及重要人物姓名:防止因高管言论或相关事件引发舆情。
④行业热点话题:及时掌握与行业相关的热门事件、政策变化,预判可能对公司产生的影响。
(三)监测工具
①专业舆情监测软件:如识达科技、识微商情、鹰眼速读网等,利用其强大的数据抓取和分析功能,实现实时监测与预警。
②社交媒体平台自带工具:例如社交媒体的搜索、话题监测功能,微信公众号的后台数据分析等,辅助全面监测。
二、研判
(一)舆情分级
①一级(重大):涉及严重产品质量问题、安全事故、违法违规行为等,引发广泛媒体关注和公众热议,对品牌形象造成极大损害,可能导致法律风险和经济损失。
②二级(较大):负面事件在较大范围内传播,如较大规模的客户投诉、有影响力的媒体负面报道、高管不当言论引发争议等,对品牌声誉产生明显负面影响。
③三级(一般):局部地区或特定群体内出现负面舆情,如个别消费者投诉在小范围传播、行业论坛上的负面讨论等,尚未对品牌整体形象构成严重威胁。
(二)研判指标
①传播范围:统计信息在不同平台的曝光量、阅读量、转发量等,评估舆情传播的广度。
②情感倾向:通过文本分析工具判断舆情信息的情感态度,如正面、负面、中性,重点关注负面信息的比例和强度。
③传播速度:观察舆情在一定时间内的增长趋势,判断其扩散的快慢。
④关键意见领袖(KOL)参与度:分析是否有知名博主、行业专家、媒体人等KOL介入讨论,以及他们的观点和影响力。
(三)研判流程
①信息收集与汇总:监测人员将收集到的舆情信息进行整理,按照时间、平台、事件等维度分类汇总。
②初步分析:运用研判指标对舆情进行初步评估,判断其大致级别和发展趋势。
③深度研判:组织公关、法务、市场等相关部门进行会商,结合公司实际情况,深入分析舆情产生的原因、可能造成的影响,制定应对策略。
三、响应
(一)一级舆情响应
①立即成立应急小组:由公司高层领导担任组长,成员包括公关、法务、销售、生产等关键部门负责人,全面统筹应对工作。
②发布官方声明:在1小时内通过公司官网、官方社交媒体账号等权威渠道发布声明,承认问题,表明严肃对待的态度,承诺立即展开调查并及时公布结果。
③配合调查与整改:积极配合政府监管部门的调查,主动提供相关信息。同时,内部迅速启动整改措施,对问题产品或服务进行全面排查和处理。
④加强媒体沟通:安排专人与媒体保持密切联系,及时提供准确信息,引导媒体客观报道。对于不实信息,及时辟谣。
⑤与消费者沟通:设立专门的客服热线和在线沟通渠道,解答消费者疑问,处理投诉和赔偿事宜,展现积极负责的态度。
(二)二级舆情响应
①启动公关团队:由公关部门牵头,联合相关部门成立应对小组,制定应对方案。
②发布说明公告:在2小时内发布公告,详细说明事件情况、公司采取的措施以及后续计划,向公众传递积极解决问题的信号。
③与意见领袖沟通:主动联系相关KOL,解释情况,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,通过他们的影响力引导舆论走向。
④优化产品或服务:针对舆情反映的问题,对产品或服务进行优化改进,并及时向公众反馈进展。
(三)三级舆情响应
①客服部门主导处理:客服部门负责收集消费者反馈,了解具体情况,与消费者进行沟通协商,解决问题。
②内部排查与改进:相关业务部门对舆情反映的问题进行内部排查,分析原因,采取针对性的改进措施,避免问题扩大。
③适时发布信息:根据舆情发展情况,在公司官方渠道发布简短说明,告知公众问题已得到关注和处理,增强公众信心。
相关推荐:跨国企业本土化过程中的舆情管理经验
【文章声明】识达科技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。本网站文章发布目的在于分享舆情知识。部分内容仅是发稿人为完善客观信息整理参考,不代表发稿人的观点。未经许可,不得复制、转载、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。如发现本网站文章、图片等存在版权问题,请及时联系客服,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或处理相关内容。